欢迎来到 知花蜂蜜网 回首页

蜂胶的作用与功效

北方中蜂

2018年06月22日 10时03分03秒 来源: 互联网
导读:北方中蜂(NorthChinesebee)为中华蜜蜂的一个类型。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北方中蜂的中心产区为黄河中下游流域,分布于山东、山西、河北

北方中蜂(NorthChinesebee)为中华蜜蜂的一个类型。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北方中蜂的中心产区为黄河中下游流域,分布于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宁夏、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的山区;四川省北部地区也有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北方中蜂产区位于北纬32o~42o、东经110o~120o,区内既有平原,也有高山。贺兰山脉、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秦岭等连绵起伏,海拔高度20~3700m。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和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差异大,自然资源与生态类型丰富。年降水量800~1200mm。北方中蜂主要分布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区。蜜源植物有500余种,主要蜜源有油菜、刺槐、柿树、狼牙刺(图1)、草木樨、荆条、枸杞(图2)、荞麦、乌桕、漆树、盐肤木、百里香、沙打旺和香薷属植物等20余种,部分地区尚有大面积人工栽培的中草药、柑橘等蜜源。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北方中蜂是其分布区内的自然蜂种,是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丘陵、山区生态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中华蜜蜂的一个类型。
华北地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久。河南安阳殷墟发掘的3300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蜂”字的原型:史料记载,殷末周初,周武王兴兵伐纣,行军大旗上聚集蜂团,被认为是吉兆,命为“蜂纛”;《诗经》中有“莫矛荓蜂,自求辛螫”的诗句,表述了人们对蜜蜂的认识;周朝尹喜所著《关尹子?三极》中有“圣人师蜂立君臣”,表明2500年前,古人对蜂群生物学已有所了解。这一地区的养蜂历史可追溯到西周时代。到唐代家庭养蜂有了较大发展,宋代《永嘉地记》中有“雍、洛间有梨花蜜,色如凝脂”的记述。现产区仍可见到自然蜂巢和土法饲养的蜜蜂。
(二)群体规模与变化情况
截至2015年,北方中蜂约有45万群,其中山东0.85万群、山西1.2万群、河南4.5万群、陕西19万群、宁夏6万群、北京0.8万群、四川9.3万群。
近年北方中蜂数量较为稳定,与蜜源可承载的蜂群数量相比,中蜂饲养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无濒危危险。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形态特征
北方中蜂蜂王体色多呈黑色,少数呈棕红色;雄蜂体色为黑色;工蜂体色以黑色为主,体长11.0~12.0mm。其他主要形态特征见表1。
北方中蜂耐寒性强,分蜂性弱,较为温驯,防盗性强,可维持7~8框以上蜂量的群势;蜂群的抗巢虫能力较弱,较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等,病群群势下降快。蜂王一般在2月初开产,平均每昼夜产卵200粒左右,部分蜂王产卵可达300~400粒。群势恢复后,蜂王进入产卵盛期,平均有效产卵量700余粒,部分蜂王有效产卵量可达800~900粒,最高可达1030粒。
三、生产性能
北方中蜂主要生产蜂蜜、蜂蜡和少量花粉。
1.蜂产品产量产蜜量因产地蜜源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而异。转地饲养年均群产蜂蜜20~35kg,最高可达50kg;定地传统饲养,年均群产蜂蜜4~6kg。
2.蜂产品质量蜂蜜质量因饲养管理方式而异,其含水量在19%~29%。活框箱饲养的蜂群所产蜂蜜纯净,传统方式饲养的蜂群所产蜂蜜杂质较多。
四、饲养管理
该区域绝大多数北方中蜂均采用活框饲养,只有山区仍沿用传统饲养方式。
五、品种保护与研究利用
200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建立蒲洼市级自然保护区(京政函[2005]17号),在保护区内划定了中华蜜蜂核心保护区和缓冲区。
2008年经农业部批准,陕西省榆林市种蜂场成为第一批国家级中蜂保种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058号]),进行北方中蜂的保种、繁育和研究工作。
科研人员还对北方中蜂进行了线粒体DNA的研究、分析。
北方中蜂
六、品种评价
北方中蜂个体较大,分蜂性弱,能维持8框以上的群势,最大群势可达15框。耐寒能力较强。对中蜂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的抵御能力很弱,易遭受蜡螟的危害。性情较温驯,适合北方地区饲养,但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对中蜂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和蜡螟的防控。
该地区内适合北方中蜂的蜜源条件尚未被充分利用,应大力推广北方中蜂的饲养。北方中蜂性情温驯、能维持大群的特点,可作为其他生态型中蜂的育种素材。

北方中蜂越冬失败的原因解析

在北方,中蜂越冬是中蜂发展过程的重要一环,蜂群能否安全越冬不但关系到蜂群第二年的生产能力,甚至关系到养蜂的成败。近几年来,蜂农的养蜂积极性高,北方中蜂饲养量逐年增加,但在生产实践中,许多中蜂饲养者特别是初养者,因缺乏中蜂越冬管理经验,常导致越冬蜂大量死亡,轻者影响了第二年蜂群的发展,严重者导致全场毁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现将北方中蜂越冬失败的原因加以分析,供广大中蜂饲养者参考。
1 中蜂越冬失败的主要原因
1.1 蜂王丢失或损伤
秋季、蜂群越冬前,出现失王的原因主要有2 种情况:一是取蜜时失王,无论是桶养还是活框饲养的中蜂,多数蜂农都是秋季取1 次蜜,取蜜时,往往会因抖脾或驱赶蜜蜂,造成群内秩序混乱,有时蜂王会因过度惊慌而起飞或爬出箱外造成丢失,有时也会因蜜蜂相互间的挤压等造成蜂王损伤。二是因盗蜂或胡蜂侵扰而造成蜂王丢失。当蜂群被盗严重时,易造成蜂王被围致死,特别是西蜂盗入时,更容易导致蜂王损失。胡蜂侵入时,工蜂也会围住蜂王加以保护,也很容易造成蜂王死亡。
1.2 秋季取蜜过晚
许多传统养法的养蜂人由于缺乏蜜蜂生物学知识,沿用了“杀鸡取卵”的取蜜方式,直到天气较冷时,才开始取蜜。每一次取蜜对蜜蜂来说都是一次“浩劫”,特别是桶养的中蜂,取蜜不但扰乱了蜜蜂正常的生活秩序,而且还严重破坏了蜂巢。取蜜之后,蜜蜂需要对蜂巢重新清理,对受损的蜂巢进行修复。如果取蜜过晚,天气寒冷,一方面蜜蜂在修复的过程中,会付出大量的劳动,从而造成蜂群过度劳累,促进蜜蜂衰老。另一方面过晚取蜜还会导致蜜蜂来不及修复,而无法保持最佳的越冬状态,最终导致蜂群无法安全越冬。
1.3 过晚饲喂越冬饲料
许多养蜂者秋季直到天气寒冷时,才开始取蜜,饲喂越冬饲料。由于饲喂过晚,蜜蜂来不及将饲料酿造成熟,就已经进入越冬期,这样的饲料极容易酸败或结晶,导致蜜蜂无法取食或得病造成越冬死亡。
1.4 蜂群群势较弱
中蜂经过1 年的生产和发展,由于个体差异和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同一蜂场的蜂群群势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活框饲养可以通过强弱对调,使蜂群保持一个平均的群势。而许多桶养者,常因舍不得毁群,不论大群小群统统保留下来,而其中弱小的蜂群则因为调节巢温的能力差,无法耐受低温而最终导致死亡。
1.5 保温不当
在北方,冬季的气温常在-20℃以下,蜂群为了保持巢内的温度,就要通过增加采食,增加活动量,以产生热能抵御严寒。如果保温不足,不但会消耗大量饲料,而且,当蜂群产热无法抵御寒冷时,蜂群就会因保温不足而被冻死。
还有的养蜂者,恐怕蜂群挨冻而为蜂群过度保温,用厚厚的保温材料将蜂群包裹得非常严实,蜂群由于内部温度过高,造成蜜蜂的活动量加大,饲料消耗多,工蜂老化快,最终导致蜂群因“伤热”而死亡。
1.6 蜂种不适
蜂种不适是北方地区中蜂越冬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中蜂多为地方品种,对当地的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如果引进的蜂种地域跨度较大,气候条件差异大,如将南方的蜂种引进到北方,就会造成蜂种对北方寒冷气候的不适应,南方中蜂越冬时,温度多在0℃以上,基本不用包装,而引进到北方后,由于北方温度较低,需要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季,往往因为蜂种对当地的气候不适应而导致越冬失败。
1.7 带病越冬
秋季蜜源结束以后,天气逐渐转凉,是蜂病的多发季节,而有的蜂群发生囊状幼虫病以后,没有彻底治愈,随着天气转冷,蜂王停止产卵,许多养蜂者误以为蜂群已经痊愈,这样的蜂群因带病越冬,蜂群受疾病的困扰,群内基本都是老龄蜂,因缺少适龄越冬蜂,而过早衰老死亡。
1.8 饲喂不当或饲喂过晚
有的养蜂者将蜂蜜取出后,饲喂蜂群时糖水比例不当:有时用水不足,糖没有充分融化,有的用水过多,蜜蜂酿造时间长,消耗体力较大,还有熬糖温度不够,糖没有充分溶化,都会给越冬的蜜蜂造成不良影响。喂糖太晚,外界温度低,糖没有充分转化,造成糖结晶,蜜蜂无法充分消化或取食,最终因饥饿或患病死亡。
1.9 越冬饲料不足
饲料不足是中蜂越冬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养蜂者因为中蜂蜜价格高,或是对蜜蜂越冬饲料消耗量估计不足,给蜂群留下的饲料蜜较少,导致蜜蜂越冬饲料不足,最后因冻饿而死。
1.10 秋季发生盗蜂
北方中蜂
当秋季蜜源缺乏时,最容易发生盗蜂。一方面是西蜂盗中蜂,另一方面是中蜂间的互盗。而晚秋季节也是胡蜂活动最猖獗的时候。蜂群的互盗行为,会造成大量的蜜蜂伤亡,大大损伤蜂群的元气,这样的蜂群越冬,蜜蜂的死亡率会更高。
1.11 忽视巢门的调控
越冬期间巢门的调控非常重要,有的养蜂者将巢门开得过大,当遇到寒潮等极端天气时,蜂箱内过于透风,会导致蜜蜂冻死。而当外界阳光充足时,蜜蜂便会纷纷出巢飞翔,而外界温度又较低,飞出的蜜蜂常会被冻僵而无力飞回。
还有的养蜂者为了防寒,将巢门关得过小或关闭后忘记打开,使蜂巢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巢内空气流通不畅、潮湿,蜜蜂最后因环境不适而死亡。
1.12 暖冬或极寒
近几年来,气候不稳定,常出现暖冬,养蜂者按以往的包装方法对蜂群进行包装,出现暖冬后,气温较高,造成蜂群剧烈活动,特别是强群更加严重,蜂群散团,外出飞行,最后致使蜂群过早衰老死亡。而暖冬中偶尔又会出现极寒现象,骤冷骤热,蜂群因无法适应而导致死亡。
2 安全越冬应采取的措施
2.1 加强蜂群的秋季管理
对于养蜂来说,秋季是养蜂年的开始,秋季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蜂群是否能够安全越冬,更关系到来年养蜂的成败。
更新蜂王,培育适龄越冬蜂:中蜂蜂王的产卵盛期较短,活框饲养的中蜂最好在最后一个蜜源期将蜂王全部更新,利用新王的产卵特性,培育适龄越冬蜂,使蜂群保持较强的群势。培育适龄越冬蜂要有充足的蜜粉源。如果没有蜜源,也要保证有充足的粉源,而且在繁殖期间要对蜂群进行奖饲。
适时取蜜:中蜂传统饲养的蜂群取蜜宜早不宜迟,最好在最后一个蜜源期的中后期将蜜取出,以使蜂群有充足的时间对巢脾进行修复和清理。取蜜最好在傍晚进行。
防止盗蜂和胡蜂危害:在外界蜜源缺乏时,要保证蜂群内有足够的饲料,防止盗蜂的发生。特别是饲喂时要特别小心谨慎。饲喂应在傍晚或夜晚进行,要在天亮前吃完。饲喂蜂群时,勿使糖、蜜等滴落箱外,还应适当缩小巢门,仅使1~2 只蜜蜂出入,保持蜂多于脾。秋末冬初,蜂团收缩,有部分巢脾外露时,应将蜂数密集的巢脾布置在挨近巢门处。将蜂数稀少但贮有蜂蜜的脾布置在离巢门稍远的位置。平时尽量少开箱检查。在日常管理中,尽量通过调整、合并等措施使全场蜂群群势大致相同并尽量远离西蜂。有胡蜂侵扰时要及时扑杀。
保证蜂群健康:秋季要防止蜜蜂发病,平时要注意观察,如果发现蜂群有病,要及早用药治疗,保证蜂群的秋季繁殖,让蜂群健康越冬。
正确合理饲喂:如果蜂群饲料充足则不需饲喂,中蜂饲养过程尽可能保持饲料充足。当饲料不足确实需要
饲喂时,则要合理进行饲喂。如有贮备蜜脾,最好饲喂贮备蜜脾,可有效减轻蜂群的劳动强度,防止盗蜂现象的发生;如无蜜脾,可饲喂蜂蜜。选用优质无污染的蜂蜜按5∶1 对入洁净水,并加热到70℃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再饲喂蜜蜂;如果饲喂白糖,将白糖和水按2∶1的比例充分溶化。饲喂时,缺蜜群和强群应先喂、多喂,不缺蜜的蜂群应后喂、少喂。饲喂的时间选择傍晚蜂群基本停止活动时,饲喂期间要缩小巢门,以防盗蜂;饲喂量应以当晚吃完为度;饲喂时不可将蜜滴洒于箱外,以防起盗,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2 饲养当地蜂种
由于当地蜂种对当地的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应尽可能饲养当地蜂种。如果从外地引进蜂种,蜂种也要从周边地区就近引进,这样气候条件差异较小,蜜蜂也能很快适应本地气候。如果引进的蜂种和当地的气候差异较大,在饲养的过程中,就要逐步用当地的蜂种进行改良或更新。
2.3 保持合理群势
对于活框饲养的蜂群,要在平时管理过程中,通过调整子脾的方式尽可能保持蜂群的群势均匀,2 框以下的蜂群可通过合并或采用双王同箱越冬的方法越冬。如果是桶养中蜂,则在取蜜时,将非常弱小的蜂群进行合并。
2.4 选择合适的越冬场所
越冬场所要求背风、干燥、环境安静。最好是背阴放置,防止昼夜温差大,导致巢内温度频繁变化。如果向阳放置,应采取遮阳的方式,避免阳光直射箱壁和巢门。
2.5 合理保温
由于近2 年来冬季时常出现暖冬,因此,蜂群的保温不能保持一成不变,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进行合理增减,以保持蜂群内部适宜的越冬温度,防止蜂群散团和蜜蜂外出飞行活动。
2.6 适时调节巢门
巢门是蜂巢与外界的唯一通道,既不能完全关闭,也不能无限制的敞开,应根据天气变化适时进行调整,保持热扩冷缩。
更多你需要的文章请点击: 蜜蜂图片  蜂蜜的作用与功效禁忌  香蕉蜂蜜减肥  manuka蜂蜜  蜜蜂视频 
本文链接:https://www.zhfengmi.com/show/57-39173.html [复制]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链接)
本文手机链接:https://m.zhfengmi.com/show-57-39173
中华蜂蜜网官方微信-蜂蜜知识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