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知花蜂蜜网 回首页

蜂业论坛|对我国蜂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8年10月09日 11时20分57秒 来源: 互联网
导读: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认知和保健意识逐渐增强,而蜂产品的天然特性和保健作用正好迎合了人们的消费需求。近几年国内蜂产品市场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认知和保健意识逐渐增强,而蜂产品的天然特性和保健作用正好迎合了人们的消费需求。近几年国内蜂产品市场已逐步发育成熟,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15年国内市场蜂蜜销量为36.67万吨,是当年出口数量的2.3倍,人均消费268g,已逐渐接近部分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然而,由于我们的品牌引领问题,诚信危机问题,我国中高端蜂产品内销市场却已逐渐被进口蜂产品取代,2015年,我国就进口蜂蜜6518吨,平均单价11479美元/吨,是我国同期出口蜂蜜价格的5.76倍。进出口价格的巨大差异,中高端市场的逐步流失警醒了我们蜂业从业人员——我国蜂产业发展已到了危机关头。如何面对目前市场出现的复杂局面?采取应对措施,刻不容缓!
改变我们“重数量轻质量”的生产方式,转变我们企业“数量扩展,低价竞销”的市场拓展模式,转型升级我们的产业结构,变数量粗放型为质量效益型,即蜂产业转型升级,以适应目前国内外市场复杂局面的需求,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蜂产业转型升级,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优胜劣汰,如果我们蜂业从业人员不能适应这一法则,将逐渐被边缘化,直至淘汰出局。现就如何推进我国蜂产业转型升级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我国蜂产业现状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各类蜂产品年产量均占世界首位。虽然近几年世界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但我国蜂产品行业在政府部门和业界同仁的共同拼搏下,处于稳步发展中,发展态势良好。2016年,我国蜂产品出口保持平稳态势,出口价格略有回升,内销市场发育加快,行业整体效益提升,蜂产品加工企业在转型升级、规范市场、产品延伸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多年来我国养蜂生产规模小,效率低;养蜂人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差;蜂产品的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的局面依然存在;合作社发展仍不健全,不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产品创新力不足,品牌引领局面还没有形成,价值回归还很遥远;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仍然脆弱;蜜蜂为作物授粉的更大社会价值还没能体现。我们与养蜂强国的差距依然较大。
1.1 蜂产品贸易现状
1.1.1蜂产品进出口状况
近几年,虽受世界经济整体低迷影响,我国蜂产品出口仍相对稳定,出口各类蜂产品数量稳居第一,但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2016年,我国出口蜂蜜12.8万吨,均价2.16美元/公斤;进口蜂蜜6032吨,均价12.06美元/公斤,价格是同期我国出口价格的6倍,出口均价居全球末位。
1.1.2 蜂产品内销状况
我国已渐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保健意识增强,蜂产品市场需求旺盛。2016年我国蜂蜜年产量46.8万吨,而我国市场蜂蜜消费量约50万吨,估测实际消费应在70万吨左右,真蜂蜜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但因市场整体环境不景气,监管缺失,真假难辨,蜂产品内销状况不乐观。2016年整个行业销售处于持平态势,商超销量减少,专卖店数量持续下滑,只有网络销售增长明显;国内品牌引领力弱,产品诚信问题依然突出,勾兑蜜,假杨树胶充斥市场,使消费者对国内蜂产品失去信赖感,导致近几年进口蜂产品快速增长,并逐渐占领了我国中高端蜂产品市场。
1.2 养蜂生产情况
我国养蜂生产仍延续着小农生产方式:专业饲养蜂群100~200群,蜂群管理精细,生产效率低下;极力获取超量的产品;人蜂疲惫,养蜂后继乏人;产业结构不合理,蜂产品如蜂蜜、王浆、花粉仍是养蜂者的主要经济来源,蜜蜂授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还无从体现。虽然近几年合作社发展初见成效,产品质量意识加强,但我们养蜂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程度还很低;我们的合作社还不完善,合作社与企业的鱼水关系还不稳固;企业受世界整体经济低迷的影响,优质优价无从体现,与蜂农仍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价值回归还很遥远。
2 制约我国蜂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1 养蜂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合作社不职业,企业与合作社没能形成共赢体,制约行业稳定发展
我国现有各类养蜂合作社和蜂业基地上千个,整体规模较10年前大幅提升,实现了目前产业适度规模化和产品生产标准化。但我们的合作社发展不完善,不规范,多数合作社还不具备运营能力,特别是黑、吉、辽三省,多数合作社只是象征意义的存在,很多养蜂者仍处于散兵游勇状态。企业与合作社联姻的模式不稳固,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各取所需,各自为战,优质优价无法实现。因价格原因,处于蜂农优质蜜难卖,企业优质蜜难买的矛盾中,企业与蜂农互利共赢的局面很脆弱。
2.2 龙头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品牌引领力弱,对行业带动力不足
龙头企业是社会型企业,需要履行社会责任,要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让社会受益的同时也让企业获得商业利益。这是龙头企业的责任和义务。长期以来,我国蜂产品出口企业一直以“数量扩展,低价竞销”的方式拓展国际市场,使蜂产品的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这固然与我们多年前的浓缩蜜、假蜜有关,但在我国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我们的成熟蜜,我们的溯源体系已经成型,我们的产品质量已相对稳定,可以说我们的产品质量已逐渐跟国际蜂产品接轨,但我们的产品价值体现在哪里?如今的“低价竞销”模式,是将行业引向恶性循环的推手。如果我们的企业不走“低价竞销”模式,不盲目的压低收购价格,哪里会有低质蜜的生存空间﹗蜂农是弱势群体,是行业发展的基础,而企业是行业发展的主体,左右着行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二者是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合作才能共赢。龙头企业应该行动起来,以行业发展为己任,创新品牌引领,把精力放在提升产品品质和效益上,推动蜂产品价值回归,引领蜂农发家致富,提升行业整体规模,带动蜂产业健康发展。
2.3 蜂产品低质低价问题突出,严重制约行业健康发展
蜂产业要发展,养蜂者就要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用以维持生计和扩大再生产,从而逐步实现养蜂生产规模化。这是目前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和难点。没有优质的原料保证,何来优质产品?没有优质产品,市场在哪里?没有市场,企业如何生存?何来蜂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养蜂业的两大支柱,养蜂者单一追求产量、经营者追求销量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依然如故,蜂产品产量提高了,出口数量增加了,而养蜂者和经营者的收入却都减少了。盲目的追求产量,使行业信益尽失;价格与价值的严重背离,伤害了蜂农养蜂生产积极性,将行业引入恶性循环,阻碍了行业规模化发展进程,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4市场发育不良,监管不力,扰乱蜂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近几年,由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蜂产品出口形势不好,很多出口企业转入国内内销市场,致使国内内销市场竞争加剧。而蜂产品行业自身门槛较低,产品功能雷同,缺少创新和突破,而我们的监管体制没有顺应市场的发展,监管体制不完善,职责不清,助长了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大行其道;网络监管缺失,大量标榜质量可靠、产品更新鲜、价格更便宜的自产自销蜂产品充斥着各大销售平台,加之消费者对蜂产品认知模糊,使真货难卖,假货横行,严重扰乱了蜂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3 蜂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措施
3.1企业与合作社联合,转变思想,从我做起,共谋发展
蜂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全方位的,不但养蜂者要改变观念,处于主导地位的蜂产品加工者更要改变观念。多年来,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企业有这样或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一直倡导的成熟蜜生产还没有普及,优质优价还无法落实,这些都是我们的养蜂者和我们的企业单打独斗的结果,是利己思想在作怪。蜂产品的所有从业者应该是在下一盘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合作才能共赢,而由于各自为战致使我们的品牌信益扫地,蜂产品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空有蜂产品出口第一大国的美名,却出口均价位于全球末位。价格与价值的巨大落差伤害的是我们的养蜂者、经营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我国的蜂产业发展已到了十字路口,所有蜂业从业人员必须转变思想,携起手来,从我做起,相互协调,共谋蜂产业发展之路。
蜂业论坛|对我国蜂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3.1.1企业要转变营销模式,与合作社联姻,共谋发展,加速行业转型升级
蜂产品行业专业性强,质量检测复杂,消耗大,因其特有的流动性,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而蜂产品质量的鉴定,特别是药物残留,需要有个周期过程。企业没有自己的原料基地,优质蜜源无法保证,无形中延长了企业的采购周期和新产品的市场供给,制约了企业的市场效率。企业要发展,需要大量优质原料,而合作社有充足的原料资源,只是需要合理的收购价格,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无形中解决了各自的现实问题。企业与合作社联合,以购销合同为根本,让利于蜂农,相互制约;或以资金注入或股份制的形式形成利益共同体,使合作社成为自己原料供应基地,即解决了企业原料安全和资金短缺问题,也解决了蜂农卖蜜贱,卖蜜难问题,确保了蜂农的经济利益。这是互利共惠的生产模式,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必然趋势。企业解决了原料质量和数量问题,专心开发国内外市场,创新品牌引领和企业运盈能力,提升企业整体实力;企业有经济基础,就有精力和实力引领行业发展,加速行业转型升级进程。而合作社有了自己稳固市场,在做好企业原料基地的同时,逐渐的完善、规范、发展自己。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利用原料优势,生产自己的品牌产品或代加工蜂产品,实现从原料供给到蜂产品加工的转变,进而提高养蜂经济效益,为扩大再生产提供必要的资金积累,推动养蜂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速行业转型升级进程。
3.1.2 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大产品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企业是行业的主体,左右着行业的发展进程和方向。目前我国蜂产品加工企业,其国内销售和出口的绝大多数蜂产品仍以原料为主,而单纯以原料粗加工形式生产的低附加值产品去迎合市场需求,利润空间有限,很难做大做强企业。我国幅员广阔,具有地域优势的蜂产品众多,如吉林 的“东山白蜜”、宝鸡的“洋槐蜜”、“土蜂蜜”,如何加大品牌的科技含量和地域特色,做到我有你无,变区域特色为国内名牌,进而发展成国际品牌是我国企业的努力方向。
蜂产业前连养殖业、种植业,后接加工业、制药业、食品业、旅游业、蜂疗、保健等行业,产业链长,潜力巨大。蜂产品的纯天然和高营养性是人们心怡的保健佳品,其蜂蜜的养胃润肠、王浆的提高免疫力、花粉的美容养颜、蜂胶的软化血管、抗菌消炎作用已被人们认知。充分利用蜂产品的特色优势,将蜂产品向健康品和药品等多行业延伸,加大产品科技含量,围绕蜂产品的营养成分、保健功效、作用机理等方面,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档次,创新品牌,推动蜂产业多元化发展。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即丰富了市场需求,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又拓展了蜂产业的发展空间,带动了蜂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为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3.2 改变销售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产品生产,共筑蜂产品市场健康发展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蜂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对蜂产业来说是巨大的机遇。虽然近几年因大环境影响,市场普遍不景气,但蜂产品市场需求仍在稳步增长中,只是我们多年来赖以生存的商超模式、专卖店模式受到严重的冲击,导致原有市场的大面积萎缩。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顺应市场发展,积极推行现代营销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连锁经营、旅游营销、产销直挂、农超对接等现代营销方式,建立起蜂产品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政府、企业、经销商和合作社应行动起来,普及蜂产品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尽快打消消费者的疑虑和芥蒂,激活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夺回属于我们的中高端蜂产品市场。企业更应抓住机遇,诚信经营,创新品牌,提升品牌引领力,壮大市场美益度。我们有足够的资源优势和生产实力,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领合作社养蜂生产,对外生产市场短缺、需求旺盛的高价值蜂产品,如欧洲人和美国人热衷的有机蜜;对内生产特种蜜、巢蜜、王浆、雄蜂蛹,避免同质产品的大量积压,低价竞销。拓展蜂产品销售空间,推动优质优价的购销模式,促进蜂产品价值回归,推动蜂产品市场健康发展。
3.3 控制蜂群发展数量,优化资源利用,加速养蜂生产规模化进程
我国养蜂业根源问题是规模小,从业人员多,效率低,这与现代蜂业发展的总体趋势相背离。现代蜂业发展要求养蜂生产规模化,饲养管理专业化,一方面,只有规模化、专业化,才能统一标准,自我约束、自我净化,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培育品牌应有的美益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只有养蜂生产规模化,才能促进养蜂大型机械的研发和应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才能减轻对蜂群的过度索取,增强蜂群的抗病力,达到蜜蜂健康养殖的目的。饲养管理规模化,不是简单的蜜蜂饲养数量的扩大,更主要体现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上。我国现有蜂群近900万群,流动蜂场400多万群,每年从南到北,充分利用蜜源资源,专业从事蜂蜜、王浆、花粉等蜂产品生产,还兼顾着为周边作物无偿授粉工作,这是我国规模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养蜂生产者,是我国养蜂业的核心力量。另外还有400多万群蜂利用当地蜜源资源生产蜂产品,规模化程度低,资源占比大、利用率低,产品生产单一,思想固化,是行业需要重点引领和净化的主战场。我国蜜源资源丰富,主蜜源和辅助蜜源交错开放,面积大,花期长,发展养蜂业得天独厚。但我国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多变,而养蜂生产又与环境温度息息相关。蜂群数量的发展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需要考虑环境因素,资源承载力;充分利用当地蜜源资源,优化资源利用;适度控制蜂群发展数量,科学发展养蜂生产规模;推动养蜂生产规模化,而不是单纯的数量增加,稳步推进蜂产业健康发展。
3.4 加大蜂产品创新、蜂机具研发和蜜蜂授粉的政策扶持和宣传力度,惩治激素授粉危害社会,拓展养蜂生产发展空间,造福社会。
蜂产业是阳光产业,更是健康产业,蜂产品的开发与利用、蜜蜂为作物授粉无不关系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蜂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蜂产品加工企业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创新发展,推动蜂产业多元化发展。有志于蜂业发展机械化的单位或个人,更应顺应市场需求,加快蜂机具研发步伐,推动养蜂生产机械化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蜂产品创新和蜂机具研发有贡献的单位或个人提供必要的资金奖励或政策扶持。
养蜂获取蜂产品是我们的生产目的,而忽视了蜜蜂授粉所带来的更深层社会和生态价值,这是目前我国对蜜蜂认知的整体误区。蜜蜂授粉是农业“腾飞之翼”,蜜蜂授粉为人类带来的社会和生态效益,是无法估量的,是蜜蜂真正价值所在。我国是农业及人口大国,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稳产是基本国策。各级农业部门应加强蜜蜂授粉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把蜜蜂授粉技术列入农业增产措施进行推广,以资金补助或政策扶持为依托,在全国主要粮食及果品生产基地,加快蜜蜂授粉推广进程;宣传激素授粉的社会危害性和可替代性,逐步取缔激素授粉,拓展养蜂生产发展空间,造福社会。
蜂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多年来形成的饲养模式、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及蜜蜂价值认知都需要极大的改变,有些是颠覆性的,要有适应时间。养蜂业属于社会性行业,蜂产业的发展关乎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政府会有相应的政策扶持或奖励机制,来推动养蜂业的发展。我们要有恒心,有耐心,稳步推进蜂产业转型升级,共筑蜂产业发展。   
          原载 《蜜蜂杂志》2018.04
精彩链接:
蜂种推介|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优良蜂种介绍(1)
良种蜂王|蜂蜜蜂胶双高产,蜜胶一号名不虚传
小蜜有话|石蜜那么多,真相有几个
小蜜有话|想长命百岁么?请选择这个职业——
蜜蜂育种|科学利用评价蜜蜂良种
蜂业论坛|对我国蜂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饲养技术|长白山区定地养蜂增收的几项措施
蜜蜂文化|东北地区蜂种的血统结构
蜂种推介|蜜胶一号,蜜胶就是好
养蜂技术|学会箱外观察,养蜂运筹帷幄
长按二维码,欢迎关注吉林蜂研微信公众平台
平台功能
发布蜂业信息
传播蜜蜂文化
介绍优良蜂种
推介科研产品 
宣传蜂类授粉
进行研发推广
践行科技扶贫
建设生态产业
蜂研蜂采
文/泽华
吉地松江续长白,
椴黄应香槐。蜂飞促农提质效,研发扶贫保生态。创制良种遍华夏,
新锐熊蜂授粉来。发掘乌拉蜂文化,展翼启航百花开。
责任编辑:小蜜
更多你需要的文章请点击: 蜜蜂  生姜蜂蜜水减肥  蜂蜜  哪种蜂蜜最好  红糖蜂蜜面膜 
本文链接:https://www.zhfengmi.com/show/28-63756.html [复制]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链接)
本文手机链接:https://m.zhfengmi.com/show-28-63756
中华蜂蜜网官方微信-蜂蜜知识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