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知花蜂蜜网 回首页

养蜂病虫害防控

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控

[ 5/5 ]
2016年06月01日 14时17分44秒 来源: 互联网
导读:从蜜蜂主要病虫害防治中的薄弱环节入手,在蜜蜂寄生螨的分类、成蜂主要病毒病的诊断、细菌性病害病原的鉴定、高效低残留药物的筛选及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3 与国内外研究的比较

在动、植物病虫害方面,综合防治理念已逐步替代单纯药物防治的技术。而蜜蜂病虫害防治目前国内外均没有现成的综合防治模式,仍沿用传统的单纯药物防治的方法,不但防治效果差,而且严重污染蜂产品。经过本项目 7 年的努力,笔者首次在国内外养蜂业中提出了完整的蜜蜂病虫害防控体系的概念。该防控体系的建立及示范推广,总体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而且在以下几个方面均有不同水平的创新。
3.1 在狄斯瓦螨在中国自然种系构成与分布的研究方面,国际上首次发现了狄斯瓦螨新基因型—中国 2基因型,DNA 序列已在 GenBank 注册。这一发现大大推动了国际上对狄斯瓦螨分类及分布的研究进程,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养蜂界关于中国寄生的大蜂螨的种类多年来一直认为是雅氏瓦螨,甚至在大学的教科书上也是这一看法。而本项目经过多年在全国各地区取样鉴定,查清了狄斯瓦螨在中国主要蜜蜂饲养区的自然种系构成和分布。发现中国意蜂和中蜂寄生的均是狄斯瓦螨,得出中国没有发现雅氏瓦螨的结论,从根本上纠正了养蜂界长期以来的一个错误认识,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水平。
3.2 项目组通过测量巢房大小和狄斯瓦螨在不同大小巢房中繁殖力指标,确定了狄斯瓦螨在较小巢房繁殖力比较大巢房强,为生产中蜂螨的生物学防治提供了依据。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水平。
3.3 首次建立了蜜蜂病毒 KBV 和 APV 的分子检测方法,使病毒病的诊断更灵敏、更科学、更便捷。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水平。
3.4首次得出中蜂与西蜂欧幼病病原之间亲缘关系很近。筛选出对蜜蜂欧幼病病原有较好抑制作用的植物提取物。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水平。

4 未来研究与应用展望

中国是世界养蜂大国,虽然保有世界上最多的蜂群数量,但限于国内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和养蜂员相对落后的文化素质,造成蜜蜂病虫害防治水平整体较低。近十年来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虽然有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蜜蜂已发生的病虫害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防治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滥用药物现象严重。二是蜂场缺乏完整的周年综合防治技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综合防治的观念。其结果不但防治效果不佳,而且造成了蜂产品的污染严重。
针对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在今后 5 年中我们要进一步推广综合防控体系,使综合防控体系的理念在蜂农头脑中生根,综合防控体系实施为蜂农带来效益。笔者拟在已有的病原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种病原在中国的自然钟系构成、分布、病原特性等做进一步研究,并最终研制可适用于野外作业的蜜蜂病害快速诊断试剂盒,尤其突出其易用性及准确性,为养蜂员独立准确的进行诊断提供帮助。
将已有的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进一步“地方化”,即通过调查和研究,结合具体地区的环境等因素,制订出更加符合当地养蜂实际的周年综合防控技术来,从而在全国范围内逐步使所有养蜂员都不但能够接受这一防治新观念,而且能够实际应用这项技术。药物防治在蜜蜂病虫害防治中有着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为了减少药物防治过程中对蜂产品的残留污染,我们要不断加大对高效、低残留“绿色”蜂药的研制和筛选,使绿色蜂药逐步替代不符合蜂产品质量安全的“老药”。此外,提高蜂农合理用药,认真执行休药期的意识,对症下药,适时用药。从根本上提高中国蜂产品的质量。
致谢:研究得到国家自然基金(39970573、30371090)的资助。同时感谢湖北省农业厅颜志立,江苏省农业厅张大隆,云南农业大学匡邦玉、匡海鸥,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刀祥生,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陈崇羔、林水根、周冰峰、梁勤,福建永定县郑智华,广东农业厅梁正之,汪氏集团汪进,安徽黄山养蜂联合会罗谦泰,浙江大学赵宗礼,吉林省养蜂研究所薛运波,甘肃省养蜂研究所胡箭卫,江西农业大学曾志将,新疆农业厅高新云,湖南省农业厅杨国强,贵州省农业厅徐祖荫、廖晓明、赵小筑,广西农业厅闭炳玢、胡军军,四川省农业厅赵平、杜相富、何新、李念周,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林桂莲、杨冠煌、石巍等同志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References
[1] 傅泽田. 祁力钧. 国内外农药使用状况及解决农药超量使用问题的途径. 农业工程学报, 1998, (14)2: 7-12.
[2] Janmaat A F, Winston M L. The influence of pollen storage area andVarroa jacobsoni Oudemans parasitism on temporal caste structure inhoney bees (Apis mellifera L.). Insectes Sociaux, 2000, 47: 177-182.
[3] Anderson DL, Fuchs S. Two genetically distinct populations of Varroajacobsoni with contrasting reprodutive abilities on APIs melliferaJoumal of Apicutural Research, 1998, 37, (2): 69-78.
[4] Anderson L D, Trueman J W H. Varroa jacobsoni (Acari: Varroidae) ismore than one species. Experimental and Applied Acarology, 2000, 24:165-189.
[5] Garrido C, Rosenkranz P, Paxton R J, Gon?alves L S. Temporalchanges in Varroa destructor fertility and haplotype in Brazil.Apidologie, 2003, 34: 535-541.
[6] Piccirillo G A, Jong D D. Honey bee brood combs are more infestedby the mite Varroa destructor than are new brood combs. Apidologie,2004, 35: 359-364.
[7] Suszkiw J. Easy-to-use bioassay spots Varroa resistance.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05, 53(4): 19.
[8] Mondragon L, Spivak M, Vandame R. A multifactorial study of theresistance of honeybees Apis mellifera to the mite Varroa destructorover one year in Mexico. Apidologie, 2005, 36: 345-358.
[9] 周 婷, 王 强, 姚 军, 孙继虎, 黄双修, 黄智勇, 代平礼, 王星, 刘 锋. 中国狄斯瓦螨 (Varroa destructor, 大蜂螨) 研究进展.中国蜂业, 2007, 58(2): 5-7.
[10] 周 婷, 王 强, 姚 军. 我国蜜蜂瓦螨的分类地位研究进展—中国没有发现雅氏瓦螨. 中国养蜂, 2004, (5): 22-23.
[11] 周 婷. 狄斯瓦螨的生物学特性及在我国的自然分布.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12] 周 婷, 姚 军, 王 强, 王风忠. 微孢子虫和狄斯瓦螨分别侵染后的意蜂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变化. 昆虫知识, 2004, 47(4): 530-533.
[13] 王 星, 周 婷, 王 强, 姚 军, 代平礼. 蜜蜂寄生瓦螨的分类学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蜂业, 2006, (2): 4-6.
[14] 黄双修, 周 婷, 王 强, 姚 军. 对中华蜜蜂寄生瓦螨生物学和分类地位及中蜂抗螨机制的新认识. 蜜蜂杂志, 2003, (1): 10-11.
[15] 周 婷, 王 强, 姚 军. 钠离子通道与蜜蜂狄斯瓦螨对氟胺氰菊酯的抗性机理. 昆虫知识, 2000, (6): 491-495.
[16] Zhou T, Anderson D L, Huang Z Y, Huang S, Yao J, Ken T, Zhang Q.Identification of Varroa mites (Acari:Varroidae) infesting Apis cerana and A. mellifera in China. Apidologie, 2004, 35: 645-654.
[17] 周 婷, 姚 军, 兰文升, 温建新, 王 强. 蜜蜂 KBV 和 APV 病毒 RT-PCR 检测技术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2004, 35(4): 459-462.
[18] Zhou T, Yao J, Huang S X, Huang Z Y. Larger cell size reduces Varroa mite reproduction. American Bee Journal, 2001, 12: 895-896.
[19] 周 婷, 张青文, 王 强, 姚 军, 黄双修. 蜜蜂巢房大小影响狄斯瓦螨的繁殖行为. 昆虫知识, 2006, (1): 89-93.
[20] Lee D, Park Y, Brown T M, Adama M E. Altered properties ofneuronal sodium channels associated weth genetic resistance topyrethroids. Molecular Pharmacology, 1999, 55: 3584-3593.
[21] Martin S J, Elzen P J, Rubink W R. Effect of acaricide resistance onreproductive ability of the honey bee mite Varroa destructor.Experimental and Applied Acarology, 2002, 27: 195-207.
[22] Elzen P J, Baxter J R, William M S, Wilson T. Control of Varroajacobsoni Oud. resistant to fluvalinate and amitraz using coumaphos.Apidologie, 2000, 31: 437-441.
[23] Milani N, Vedova G D. Decline in the proportion of mites resistant tofluvalinate in a population of Varroa destructor not treated withpyrethroids. Apidologie, 2002, 33, 417-422.
[24] 周 婷, 冯 峰, 董秉义. 中华蜜蜂的欧洲幼虫腐臭病病原的研究.昆虫学报, 2000, 43: 104-108.
[25] 周 婷, 冯 峰. 中华蜜蜂欧洲幼虫腐臭病病原的药物试验研究.畜牧兽医学报, 2001, 32(3): 283-288.
更多你需要的文章请点击: 蜜蜂养殖  蜜蜂病虫害  蜜蜂 
本文链接:https://www.zhfengmi.com/show/43-1392.html [复制] (转载请注明出处、保留链接)
本文手机链接:https://m.zhfengmi.com/show-43-1392-p5
中华蜂蜜网官方微信-蜂蜜知识讲堂